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援疆 > 头条

辽宁援疆前指党组促进辽疆两地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成效显著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2021-04-06 11:24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张芸) 2020年,辽宁援疆前指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注重紧贴基层群众需求、深化思想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增强“五个认同”等方面提升对口支援“潜绩”和综合效益,通过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文化教育支援、民生改善保障、民间交流活动等促进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成效极其显著。塔城地区和兵团第八师、第九师(以下简称“一地两师”)呈现出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和睦、兵地深度融合、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安全巩固的良好局面。

 辽宁省主要领导批示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2010年至2020年,共选派援疆干部人才四批1366名、投入援疆资金78.82亿元,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第十批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开展援疆工作以来,省委书记张国清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传达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时,对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书记张国清,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还先后对援疆工作作出批示。国清同志批示指出:“援疆的同志们辛苦了!”。刘宁同志批示同时在报告正文圈阅28处,并作出“有政治敏锐性、了不起、不易、难得、很好、关乎长远、真帮真做、很有亮点”等批注16处。

 张国清、刘宁同志的批示,彰显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对受援地党委、政府的深情厚意,对受援地人民生活的关心关爱。也是对第十批辽宁援疆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援疆干部人才的极大关怀,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添干劲。

 关键词:智力支援


      始终把人才智力支援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财力支持与智力支撑并重,努力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成果。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援疆干部主动任实职、担实责、干实活,积极向当地干部传授“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人才顶岗”向“人才帮带”转变,积极帮带培养当地骨干人才。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和八师石河子花园机场在辽宁人才智力支援下取得突出成效。

 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辽宁省直有关部门对援疆工作给予全力支持,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分类分层,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在省内举办培训班121班次、培训2719人,在疆举办培训班106班次、培训5266人,其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697人,县乡村和团场、连队等基层干部4120人,努力为受援地培养一支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

 完善柔性引才机制。聚焦受援地急需紧缺人才实际需求,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援疆工作队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智力支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累计引进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牧业等高层次人才349人,帮带培养当地干部人才825人,开展技术创新29项,撰写调研报告114篇,进一步提升了对口支援效能。

 强化人才合作。支持和引导两地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以人才服务推进产业升级。共青团辽宁省委组织20余名青年企业家到“一地两师”考察对接项目,为两地青年企业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大连化物所与八师新疆天业集团共建的石河子“辽疆工业研究院”挂牌成立,联合攻克的年产25万吨合成气制乙醇项目将引领本行业产业升级、实现绿色生产,启动的年产120万吨乙醇项目作为兵团“头号工程”列入“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农科院选派的6名农业专家帮助新疆鞑靼农业科技公司等10余家农业科技型企业解决了20余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产业支援

 聚焦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内循环为主的有利窗口期,强化区域统筹培育优势产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民族团结。投入援疆资金3.7亿元、实施产业援疆项目21个,解决当地群众就业6000余人。

 以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投入援疆资金8735万元的九师巴克图工业园区交付使用,投入5488万元的塔城市边境合作区产业园区、投入1.05亿元的巴克图口岸进出口加工产业园和边贸互市基础设施等“一带一路”核心区、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入7760万元的额敏县创业就业孵化园促进就业作用明显。创新产业合作机制,两地16个产业园区结对共建成效明显,辽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疆对接产业发展280余人次,两地共赢发展的政策基础进一步夯实。

 以品牌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投入援疆资金400余万元,对新天骏面粉、隆惠源中药材等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万亩小麦、2000亩黑加仑、30万头牛羊和638万亩草场进行了有机认证。引进果树、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5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0余项,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培育的2个番茄品种得到当地市场充分认可,2个草莓品种亩产值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试种成功的羊肚菌为冬季设施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杏李桃苹果成功越冬,结束了塔城地区没有优质水果的历史,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大面积推广。八师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军垦1950”在全国农产品交易平台公开发布,市场化运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一地两师”农业企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品牌价值显著提高,产品供不应求。

 以市场支援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依托辽宁区域大市场优势,帮助搭建销售平台、拓展区外市场,与京东、不倒翁集团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直播、网红带货,丰富营销渠道。创新经营理念,引进第三方企业石河子半城互联网公司运营“辽宁援疆好物商城”,开启了新疆社会资本参与消费扶贫的先例。华润万家、大商集团、地利生鲜等10余家大型商超设立“一地两师”消费扶贫专区(柜),“辽疆臻品”和“塔城礼物”已在辽宁开设展销专区和零售网点80余个、展示销售商品200余种。全年促使受援地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农副产品近1.5亿元。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荣获新疆自治区2020年度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指与沈阳无距科技公司在“辽宁第二届高新技术成果展”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农业植保、边境巡防、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塔城地区展开合作,并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新疆市场,进而辐射西北五省(区),目前无距科技与乌苏市兴融建设投资集团合资成立了新疆无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肯德基塔城直营店在塔城市百盛购物广场即将开业运营。南京雨润、福建盼盼等企业借助辽恰会平台,将在塔城地区建厂,助推食品产业发展。京东物流将在塔城地区建设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帮助“一地两师”优质特色产品运得出、卖得好。投资90亿元的隆基股份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协议已正式签定,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塔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委统战部组织20余名企业家进疆考察,并达成多项投资协议,进一步稳固了“一地两师”双向合作的基础。截至目前,招商引资落地项目56个,完成投资26.12亿元。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

 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项目资金投入优先向基层倾斜,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占比均超过80%。投入援疆资金7.8亿元、实施民生项目53个,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利用援疆资金4374万元购置67台新能源公交车,累计256台上线运营,成为八师一道亮丽风景。投入2024万元的九师团场城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投入运行。“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每年从业务经费中挤出30万元用于塔城地区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病害防治、设施农业栽培等技术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加大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安居富民工程、游牧民定居点工程、村(社区)服务中心、美丽乡村、饮水安全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投入1.07亿元的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富民安居工程,投入647万元的托里县游牧民定居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部竣工验收,4000余户农牧民喜迁新居。投入2000万元的八师133团养老院及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投入2200万元的八师职业教育中心即将启动运营。投入5897万元的九师团场基础设施、投入800万元的托里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投入使用。投入1360万元的和布克赛尔县和裕民县农村饮水建设项目,解决了3.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000万元的塔城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正式通车运行。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防控救治和医疗服务水平,转诊率明显降低,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投入援疆资金1.29亿元,新改扩建地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34个,基本配齐医疗器械,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2020年,辽宁省共有211名医疗人才支援“一地两师”各级医疗机构,涵盖心血管、中医等20余个学科,帮带培养基层骨干医生316人,努力培养一支永不撤离的医疗队。帮助建立和完善各类诊疗方案、管理规章制度100余项,成功打造重点学科12个,指导开展新技术78项,组建新生儿、肿瘤等8个科室和救治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服务和管理水平。接诊患者近3万余人次,开展手术250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1100余人次,组织巡诊义诊活动5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2万人次。在援疆医生的协调下,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协助塔城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鞍山市长大医院帮助沙湾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锦州市妇婴医院与裕民县妇幼保健院建立起“裕英携手、托起未来”空中课堂,铁岭市中心医院帮助八师人民医院重建肿瘤科。辽宁援疆医生受到各族群众广泛赞誉,增进了辽塔两地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大力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春节期间和乌鲁木齐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与“一地两师”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心手相牵,协调采购了华晨金杯生产的负压式救护车4辆、核酸检测车2辆,筹集4000套防护服、7.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等10余种防疫急需物资,为受援地解了燃眉之急、稳定了民心。援疆医生继承和发扬“红衣精神”,组织当地医疗机构人员等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工作;九师援疆医生成立医疗巡回小分队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进行科普宣传,为居家隔离群众开展上门问诊服务,充分体现了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民间交流活动


      丰富参与主体和领域内容。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情教育、励志教育、经验交流、学习体验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前行动力。组织“一地两师”优秀青少年、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2800余人赴辽参观考察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旅顺博物馆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学习沈阳市津桥街道河畔社区社会治理先进经验做法,实地参观大连、盘锦等地宜居乡村建设,参加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活动。

 创新交流形式和平台载体。实施“民族团结进步铸魂固本工程”,加强双向交流,提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系统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深化辽疆两地交流合作,互派党政代表团22个,共谋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之策。组织两地3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空中“大手拉小手”活动,培养民族团结的“火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团结关爱户、帮扶贫困户、三进两联一交友、驻村管寺联系宗教人士”等活动,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亲戚对子132对,走访亲戚400余次,捐款捐物10万余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0余件,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荣获塔城地区2020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营造良好的居住就业环境。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和高校毕业生在辽居住就业创业,因地制宜建设互嵌式社区环境,协调辽宁省直有关部门在社区生活、子女入学、就医养老等方面加强服务、提供便利,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缩短融入过程,让少数民族群众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截至2020年底,近2.2万新疆各族群众在辽居住就业创业,其中维族8505人、哈萨克族1498人,其他各族群众11966人。2020年,成功实现在辽就业110余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8%。


      关键词:文化教育支援


      投入援疆资金1.27亿元、实施文化教育项目35个,全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强化浸润式教育引导,引导各族群众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实施“新时代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工程”,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新改扩建党校、文化广场、图书馆、阅览室等13万余平方米。完善交流互访机制,加强各层级合作交流,发挥援疆凝聚作用,实施“文化东风工程”,辽宁省文联和文化演艺集团20余名艺术家与塔城地区艺术家为塔城地区各族群众举行惠民文艺演出3场,指导20余个展馆展陈工作,组织文艺表演和文创产品设计等人才赴辽开展培训演出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新疆、多彩民族文化出新疆,讴歌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进了不同地域间相互认知、不同文化间相互赏鉴。实施“中医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培养中医药人才30余名服务边疆群众,传承中医国粹,弘扬中医文化,使广大农牧民真正感受到了辽宁援疆带来的实惠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实现全域教育均等化。针对塔城地区教育均衡化全疆最薄弱的短板,加大教育援疆资源投入,453名优秀教师进疆支教,新改扩建教育教学场地5.5万余平方米;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多功能教室和远程教学系统功能,“一地两师”全部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对“一地两师”开放省级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塔城地区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均等化评估验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青蓝工程”为导引,援疆教师帮助骨干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举办示范课1800余节、研讨交流课2500余节、校长论坛和学科讲座400余场,5万余名师生受益,为“一地两师”培养培训骨干教师、校(园)长、班主任等500余名,受援地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多措并举助力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新疆籍学生赴辽就读工作,在“一地两师” 接收内高班学生329名、内职班学生251名,激发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辽宁省高校招生计划压缩的情况下,继续落实新疆籍学生定向招生计划,招收“一地两师”学生357名,保持了招生计划不减、支持费用不减,推进各族学生共校共班,实现交融团结、共同成长。中国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每年为“一地两师”培养医学专业人才50名,目前“一地两师”在校生达到249人。在本溪市委的支持下,托里县将每届高一前十名学生送往本溪市县高中就读,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截至目前,新疆籍学生在辽就读人数达到1.9万余人。在援疆资金的持续投入下,在援疆教师和援疆干部的支持帮助下,2020年5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塔城职业技术学院,结束了塔城地区没有高校的历史,实现当年招生500人,为受援地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责编:高潮】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
特别关注
新疆新发展|兵团新发展
魅力新疆
  • 1/3
    哈萨克牧民:一场美丽而又艰辛的迁徙
  • 1/3
    2019:新疆喀什农村的元宵节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