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据新疆日报报道,1月25日12时50分,阿合奇县健康路社区临时安置点,已经忙了近5个小时的俞嘉怡,才吃了两口早饭,刚入口的馍馍还没下咽,她的电话就响了,是一家媒体约视频素材,内容是她在抖音账号上发布的“自治区医疗救援队来啦”。
简短交流后,她挂了电话,刚拿起筷子,微信又响起,是另一家新媒体编辑发来的,要求相同。
俞嘉怡,24岁,江西上饶人,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2023年7月主动从阿图什调岗至阿合奇。此次在安置点,她的工作是协助媒体做好震后报道。
1月23日11时13分,俞嘉怡在抖音账号上发布了首条震后安置点视频,此后,向她约“一手资料”的电话不断,很多素材已经被多家媒体采用。
记录,值得
1月23日2时09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受灾较严重。
“地震当晚,虽有惊吓,但也感受到了暖意。”俞嘉怡说,当时在位于阿合奇县团结路的宿舍里,已经熟睡的她被剧烈的摇晃惊醒,顾不上穿厚外衣,就跟着邻居们跑到马路上避险,大部分人穿得很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只过了一会儿,社区工作人员就陆续拿来大衣分发给大家,大衣暖了身体也暖了大家的心。”当时,户外温度为零下15摄氏度左右。
凌晨6时,俞嘉怡乘坐同事的车来到位于青年路的单位——阿合奇县无线广播电视台,他们直接去了平房区。因为已有同事告知,办公楼墙体出现了好几处裂缝,并发来了照片。来到平房区她发现,同部门的十几位同事也陆续赶到了,彼此见面除了相互询问“是否还好”,和任何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并无两样。“有人搜集资料,有人负责发布,大伙立即忙活开了。”键盘敲击声随即啪啪响起来……只是单位院子里,多了袅袅炊烟。“我们书记支起炉灶为大家做饭了。”
上午,俞嘉怡赶到县科技文化体育中心安置点采访拍摄。一到安置点,她就被工作人员高效的忙碌和现场群众的积极配合打动,“当时我就觉得,这些所见所感值得认真记录下来,发布出去,让大家看到,震区处处充满温暖和正能量。”
地震发生后,俞嘉怡在抖音账号上已经发布了16条视频,内容包括:阿合奇震后安置点群众生活、人民子弟兵为群众做饭、救灾物资抵达等。很多网友为阿合奇送上祝福,还有人想捐助,她会给对方建议如何通过正规渠道实现心愿。
经历,感动
“我第一次见证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俞嘉怡说,自从来到安置点,就看见各类救援物资源源不断抵达,这些装满物资的车辆,近点的来自喀什、阿图什、乌恰等地,远的来自乌鲁木齐及其他省份。“有些车在23日清晨六七点就抵达了,司机说,是连夜疾驰而来的,就想着赶紧把物资送到,让受灾群众早点用上。”
保暖衣被、食物、洗漱用品……物资源源不断;抓饭、大盘鸡,人民子弟兵做的饭香喷喷;不管是体育馆内,还是户外的应急帐篷里,都挺暖和,帐篷里都通了电,配有取暖器……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让安置点群众的生活逐渐正常起来。
俞嘉怡的视频,记录最多的是安置点的孩子们,到处都能看到他们跑来跑去的身影,听到他们清脆的笑声。
科技文化体育中心安置点大约有40多个孩子,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俞嘉怡用镜头记录了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的场景,玩耍之余,孩子们还主动扫地、收拾被褥、搬运物资。小小的身影,认真的态度,让俞嘉怡感动。“看到大家都在忙,我们也想尽一份力。”一次,一位正搬运方便面的五年级小朋友这样对她说。
力量,鼓舞
憔悴的面容,布满血丝的眼睛……在安置点,干部、民警、医护人员、志愿者,他们随时解决受灾群众诉求、服务老人孩子、排查震后隐患……即便想休息,也只会随便找个角落眯一会。
在安置点,“红马甲”是一抹流动的暖色,他们陪伴孩子、照顾老人、搬运物资,哪里需要去哪里。“县里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有一个微信群,只要县团委工作人员在群里求援,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俞嘉怡说,有不少人,即使走几十分钟的路,哪怕天黑,也会赶来帮忙。“平时看起来瘦弱的女孩子,牛奶、水等照样一箱一箱地搬运。一忙就是两三个小时,没一个喊累。”
投入安置点采访工作后,俞嘉怡几乎没好好休息过,“虽然身体有些累,但心里始终有股力量在鼓舞我,这股力量是安置点每个人带给我的。”俞嘉怡说,“看到人人干劲十足,我也浑身是劲。”
从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至今,俞嘉怡已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160多期有关克州、阿合奇的视频,“我想让大家知道,克州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
“小俞!开拍啦!”远处传来呼唤声,“来啦!”俞嘉怡大声应承着,继续投入“战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