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王瑜 段静花)由中国发展网国家援疆平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工人时报》联合开设的《“援来有你”援疆劳动者》栏目本期推出新人物:白炜:从京华到边疆--- 一位协和医者的援疆使命与担当。
白炜(图左)在与主管医生讨论治疗方案
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白炜,以医者之责守护生命,以师者之志培育英才,以学者之思推动学科发展,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
白衣为甲:边疆病房书写医者仁心
清晨9时50分,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楼9层的风湿免疫科走廊刚刚褪去夜班的静谧,白炜已换上白大褂,手持那本封面印着“北京协和医院百年院庆”的笔记本,快步走向医生办公室。这是他援疆生涯的日常写照:从晨间交班开始,到查房、会诊、教学、科研,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
“援疆快结束了,这个笔记本也快用完了。”白炜轻抚着笔记本,语气中既有一丝不舍,也有一种完成使命的坚定。
每天的晨间交班是白炜最专注的时刻。他一边认真聆听主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一边仔细翻阅病历,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信息。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更重视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个体化。他常提醒年轻医生:“医学的温度,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查房时,白炜总是亲自走到患者床边,俯身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在108号病床前,他轻声询问:“现在关节还疼得厉害吗?”随后,他认真检查着患者手指关节,评估病情变化。他的动作准确而专业,患者的眼神中流露出信任与安心。
在这一年里,白炜共接诊全疆各地患者1600余人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近500次,亲自参与并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重症狼疮肾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IgG4相关性疾病等复杂疑难罕见病例。他深知,这些疾病不仅对医生提出挑战,更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他以专业、耐心和温暖,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也让“协和经验”在新疆落地生根。
初心如磐:让边疆患者在家门口看得好病
2023年8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白炜,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腔炽热的赤子之心,踏上了前往祖国西部边陲的旅程。他此行的目的,是作为医疗对口支援干部,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并任该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疆遥远而神秘,而对于白炜而言,这是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城市走向基层、从专业走向使命的跨越。刚抵达乌鲁木齐,白炜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深入了解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基本情况,与科室同事展开深入交流,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在一年时间里,从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提升科室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风湿免疫领域罕见病和危重症的诊治能力上实现突破。
在白炜眼中,援疆不是“走过场”,更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扎根”。他深知,新疆地广人稀,风湿免疫病发病率高,基层医疗资源匮乏,许多患者常年奔波求医,却难以获得规范治疗。他暗下决心: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要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地新疆,让医疗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白炜在查房
授人以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白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援疆的真正意义,不只是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白炜在临床工作之余,积极参与教学与科研指导。他每周组织研究生科研讨论与文献学习,亲自指导年轻医生设计课题、撰写论文。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年轻医生们完成了9篇科研文章的撰写,其中两篇中文论文已被核心期刊接收。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科室的科研水平,也激发了年轻医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白炜还牵头组织自治区级继续教育项目《风湿免疫少见病、罕见病的诊疗巡讲》和《协和疑难病例新疆行》,深入伊犁、阿克苏、塔城、喀什等地,开展义诊、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会诊。他常说:“我来新疆,不是为了做一名‘专家’,而是为了当一名‘老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基层医生掌握规范的诊疗流程,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年间,白炜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踏遍了新疆的每一个地州。他在基层医院举办讲座,在社区开展义诊,在病房进行教学查房。他将协和医院的先进理念与新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风湿免疫学科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也增强了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仁心如炬:医者使命跨越山河
在白炜心中,“医者”二字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他始终坚信,医者的使命,不只是治病救人,更是传递希望、点燃信心、守护生命。
面对来自全疆各地的患者,他总是耐心倾听、细致分析、科学施治。他深知,很多患者历经辗转才找到他,他们眼中写满焦虑与期待。他不愿让任何一位患者失望,更不愿让任何一位病人带着遗憾离开。他常说:“我要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
在基层义诊时,他看到职工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在教学查房中,他感受到年轻医生对知识的渴求。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不只是治病,更是在播种希望、点燃未来。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新疆的每个县市都能建立风湿免疫诊疗中心。”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用实际行动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白炜的援疆之路,是一条从京华到边疆的路,也是一条从专业到使命的路。他把协和医院的学科经验带到了新疆,也把医者仁心的种子播撒在了天山脚下。他用专业、坚持与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未竟之路:援疆有期,仁心无疆
如今,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圆满落幕。但白炜说:“这只是起点。”他深知,援疆任务虽有期限,但援疆的使命与责任是无限的。他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搭好北京协和医院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之间的桥梁,让先进的理念、技术与资源源源不断流入新疆,让援疆精神在北京与新疆之间延续与传承。
白炜的援疆岁月,是一段关于责任、使命与爱的故事。“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这是白炜对自己援疆经历最深情的总结。他用一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医者传奇。他以精湛医术为笔,以赤诚之心为墨,在天山脚下绘就了一幅医者仁心的动人画卷。
这幅画卷中,有他深夜伏案的背影,有他专注查房的倾听,有他在基层义诊的笑容,更有他对新疆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他不仅是医生,更是希望的播种者和传递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患解忧、为疆育才”的初心;在祖国西部边陲,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援疆佳话。